晨希

水瓶座
花痴,书虫,爱旅行,爱自由

L和她的R先生

         看完钱钟书的《围城》好几个月了吧,遥记得当时心里很郁闷,不解。现在回想起来,或许我们一直处在围城之中,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,我们都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。可谁说出了这个围城,没有进入下一个呢?

         正如婚姻或许不需要太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一样,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,明白自己的需求很重要,度很重要,适合自己很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看到豆瓣的书评里有这样一个故事,真实性无从考究,确实很有意思,摘抄下来:

         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?老师就让他到麦田里去,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,期间只能摘一次,并且只可向前走,不能回头。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。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。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?他说:因为只能摘一次,又不能走回头路,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,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,所以没有摘;走到前面时,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,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;于是我什么也没摘。老师说:这就是“爱情”。之后又有一天,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,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,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。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,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,不能回头。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。这次,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,不是很茂盛,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。老师问他,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,他说:“有了上一次经验,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,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,便砍下来,免得错过了后,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。” 老师说:“这就是婚姻!” 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方鸿渐的生命中出现过五个女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一是没过门的未婚妻,他的岳父岳母曾经资助过他不少钱去国外学习,可惜他出国的那几年作风懒散,游手好闲,结果连个学位都没有拿到。而他的未婚妻也未等到他回国就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二是在回国的船上有过一夜情的鲍小姐,露水情缘,没什么好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三是虚荣的苏文纨,方鸿渐是不爱苏文纨的,但不管是出于备胎的心理还是方性格上的优柔寡断,他们有过极暧昧的一段。这或许也导致了后来在方落魄的时候,苏对方的诋毁与嘲笑。最荒谬的是方鸿渐因为她认识了唐晓芙,也因为她断了与唐晓芙的缘分,因为她认识了赵辛楣,因为赵辛楣而去了三闾大学,从而认识孙柔佳。

         四是方鸿渐最大的麦穗唐晓芙,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”,她在方心中一定是最大最好的那一位。方鸿渐对她的感情是最纯洁的,两个人本来是最理想的情侣。可是方鸿渐当时是她表姐苏文纨选中的人,所以这段感情也就这样无疾而终。

         五是“不讨厌”的孙柔佳。赵辛楣曾经说过:经过长期的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,才可结交成为朋友。结婚不需要太过轰轰烈烈的爱情,彼此不讨厌已经够资本了。他们的结合也是合常理的,在三闾大学期间,他们俩都处于事业的低谷,被排挤,同时也都是背井离乡的,需要人安慰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爱给了最美好的唐晓芙,而相伴的却是孙柔佳,这是荒谬的,而生活本就是荒谬的,太较真你就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正如前面的小故事,最好的未必能得到,也未必适合自己。而选择是自己的,是得为之付出代价的。毕竟一旦做出选择,就已经付出成本在里面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整部小说,如果非得有可爱的人,我想有两,一是被偏爱的唐晓芙。被方鸿渐偏爱,被钱老先生偏爱,被读者偏爱。还有就是赵辛楣,他对爱情专一,有为人处事的能力,待朋友真诚,关键一点他有识人的慧眼。在对待孙柔佳看法的这件事情中,他就甩了方鸿渐好几条街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有人做过一个概率,假如人的一生是80岁,那就是两万九百天,假如平均每天遇到一千人,一生能遇到两千九百万人。如果除以中国总人数,那么和陌生人相遇的概率是百分之二。但如果我们能够和这千万人中的五千人相识,那么概率不足千分之二。而在这千分之二中再与一个人相爱,那么概率几乎为零,可以忽略。

         忽略并不代表没有,所以等待和相遇是爱情里最常提到的两个词。等待而不错过,相遇而彼此珍惜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不管最终进了谁的围城,过去的一切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与之携手的将来,眼前的幸福会轰轰烈烈,但那个陪伴走过以后路途的那个人,需要细水长流。

         如果爱一个人,则应该像爱生命,爱世界,爱家人一样地爱他,如果能够对一个人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,其实就应该是在说,我爱你,而经由你,我爱这个世界,并且也更爱这个世界里与你为伴的自己。

评论
热度(3)
©晨希 | Powered by LOFTER